市生态环境局以内部控制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监督强化等重点工作,多维度深化内控体系建设,推动内部权力规范运行,全力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内控新格局,为生态环境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一、夯基垒台,构建内控组织“强堡垒”
市生态环境局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系统构建科学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动态优化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及时调整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架构,明确各层级、各岗位权责边界,将责任精准压实到岗到人,为内控建设注入坚实的组织动能。紧扣单位内部控制核心要素,深度融合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实际,定期开展全面风险评估,聚焦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等关键领域,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靶向施策补足管理短板,实现内部控制水平螺旋式上升。
二、立制明规,扎紧风险防控“铁笼子”
立足工作职责的新变化、新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对标预算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国有资产管理等法规政策,构建起覆盖议事决策、业务运行的全链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紧密结合单位实际需求,修订完善《银川市生态环境局采购管理办法》《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合同管理办法》等重点制度,通过细化流程标准、明确操作规范,为采购管理、资产处置、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筑牢制度防线,确保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监督问效,激活管理提升“新动能”
市生态环境局以监督评价为抓手,多管齐下提升内控管理质效。开展2024年生态环境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以审促改、以审促建”,有效提升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 组织实施2024年度项目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全程跟踪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与绩效目标实现情况,通过动态分析、及时纠偏,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托“科长大讲堂”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内部控制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组织业务骨干、分局及下属单位深入学习内控政策文件与制度规范,积极参与财政部门专业培训,并主动与先进单位开展业务互鉴,全方位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与内控执行能力。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锚定问题与目标双导向,持续完善内控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监督问责,推动内控理念与管理措施深度融入单位管理各环节,为生态环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规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