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监测体系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塑造数智化监测技术新优势是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的重点。为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变革赋能监测事业发展,3月15日,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组织技术人员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讲座。
本次专题讲座邀请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中心仿真与虚拟制造研究室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和副秘书长张林鍹教授,清华大学田启明博士依次授课。张林鍹教授从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和智能制造基本模型出发,结合清华大学国家CIMS中心多年来的研究实践,为环境监测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智化升级改造提供参考。田启明博士围绕生态环境监测垂直领域,探讨大模型可能的应用场景,分析目前通用大模型在这些场景需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模型对应的技术路线。讲座通过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深度探讨大模型和生态环境监测融合创新的方法论以及落地实现路径,为如何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精准科学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将持续运用自动监测系统和管理平台,采取手工与自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一是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作用,密切关注站点实时数据,各河流现状及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溯源分析,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二是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加强环境空气大数据技术应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预报水平。三是提高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分析应用能力,运用模型软件等手段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利用数字化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充分释放监测数据价值,提取更多有用信息,为我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撑。
供稿: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撰稿:罗婧一 审核:郭小宁
校审:高乔 签发:向伯安